公募基金發行頻現爆款,首發規模動輒上百億
進入2018年,公募基金發行頻現爆款,首發規模動輒上百億,但與此同時,基金清盤加速的趨勢依然在延續。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今年前兩個月,公告擬清盤或進入清盤程序的基金數量已達到42只,接近2017年全年清盤數量的40%,超過2016年清盤數量的兩倍,也超過了2014年和2015年兩年的總和。
在這42只擬清盤或進入清盤程序的基金中,16只為觸發合同規定的清算條款,而進入清算程序;其余26只均需通過持有人大會表決清盤,而這些表決清盤的基金中,有7只是在去年12月便發布了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直到今年才進入清盤流程。而在去年同期,除了一只基金公告擬召開基金持有人大會進行表決清盤,尚無基金清盤記錄。
具體來看,今年前兩個月公告產品擬清盤或進入清盤程序的基金公司達24家,其中有5家基金公司清盤數量在3只以上,其中清盤數量最多的達到6只。
從產品類型來看,債券型基金的清盤數量最多,達19只;其次為混合型17只,其中靈活配置型基金占12只;此外,指數基金有6只清盤,貨幣型基金清盤2只。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一家基金公司有3只ETF計劃清盤。
從清盤產品成立的年限來看,多數清盤基金的生命周期在1到2年。在前兩個月已公告的清盤基金中,25只清盤基金的存續期不到2年;其次為成立不到半年的次新基金,有3只。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首只公募基金清盤,當年共有4只基金進入清算期,2015年清盤基金數量快速上升到31只,2016年則下降到18只,3年累計有53只基金清盤。
然而,到了2017年,監管趨嚴,比如委外新規、分級基金新規、流動性風險管理新規等政策輪番上陣,以及針對旗下迷你基金較多的基金公司,證監會提出“原則上對其上報的產品適用6個月的注冊審查期限”等,基金清盤出現“井噴”,全年清盤數超過100只。
需要說明的是,迷你化依然是基金清盤的主要原因。對此,業內人士稱,為了達到監管要求,以及盡快清理低效基金殼,進一步優化基金產品線,2018年公募基金的清盤或將進一步提速。
相關閱讀
-
央行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流動性總...
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臨近月末財政支出可吸收央行... -
人社部近日在其官網公布了2017年全國各...
人社部近日在其官網公布了2017年全國各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 -
關于做好2018-2020年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 -
借大佬虛假背書成ICO融資法寶 區塊鏈背...
大樹底下好乘涼!ICO(首次代幣發行)白皮書有大佬名義背書、宣傳時有... -
作為業內為數不多的全牌照資管公司 原...
在經歷2007年股災和2014年老鼠倉事件后,海富通元氣大傷,不僅權益... -
巨額減持進行時 深交所發函要求寒銳鈷...
過去一年在資本市場上風頭正勁的寒銳鈷業(304 490,-10 40,-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