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高負債國企過度保護 加快IPO改革
2月27日消息,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九三學社擬提交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案《關于優化杠桿結構打好防風險攻堅戰的建議》,建議加快建立國企資本金補充機制,允許企業通過財政資金、民間資本、國外資本等多渠道、多元化補充資本,確保企業資本充足率保持在適度合理水平。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和資本金約束機制,科學確定業務發展規模與速度,抑制盲目投資沖動,推動形成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隨著債轉股工作推進,要切實規范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為,防止其對高負債國企的過度干預或過度保護;加強事前篩查、事后監督,防范道德風險;公開公正確定債轉股價格,保障國有資產權益。應借助金融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破除隱性壟斷,穩步推動供應鏈金融、投貸聯動、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加快推進IPO改革、新三板建設、規范完善“四板”市場,做強分層有序、功能互補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擬作為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
九三學社中央名義提案
關于優化杠桿結構打好防風險攻堅戰的建議
中共十九大將防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之首,首要任務就是防范金融風險。高杠桿率是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要誘因。自2013年6月爆發“錢荒”以來,圍繞加杠桿與去杠桿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博弈。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去杠桿”工作任務。2016年,國發54號文《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正式發布。2017年全國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的初心是要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三個良性循環”,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總體而言,經過多方長期共同努力,尤其是在政府、居民和企業三大部門之間的統籌協調,杠桿率猛漲的勢頭得到遏制,增長的幅度越來越小,穩杠桿任務已經初見成效。但是相對于同時期開展的去產能和去庫存兩項任務,去杠桿依然任重道遠。數據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包括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部門在內的實體經濟杠桿率由2016年末的234.2%增加到239%,上升4.8個百分點,連續三個季度保持小幅增長。其中,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由2016年末的155.1%略降到2017年三季度末的154.8%,是去杠桿工作的重點難點之一。
目前,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呈現出較強的結構性特征:
一是從產業結構來看,上游周期性行業高于下游服務業。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2016年上半年,實體經濟行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前5位為建筑裝飾、房地產、鋼鐵、公用事業、國防軍工,分別為78%、76.9%、67.7%、64.3%、62.9%。當前我國宏觀經濟依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尤其是鋼鐵、煤炭、房地產、電力等行業,去杠桿又與去產能、降成本等任務相互交織,若處理不當,行業發展與地區經濟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二是從企業類型來看,國有企業高于民營企業。2015年9月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點為66.3%,“去杠桿”工作開展兩年,至2017年9月末僅輕微下降至61%。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數據,截至去年一季度末,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負債總額約為90萬億元。其中,帶息負債約為72萬億元,占全部企業債務60%。到了三季度末,規上企業中國有企業總負債與營業收入的比值仍處在99%的高位,非國有企業卻只有37%。
三是從融資結構來看,大企業高于小企業。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不完善,社會融資以間接融資為主。社科院報告顯示,截至去年3季度末,銀行貸款余額80萬億元,占非金融企業負債總額64%。大型企業以國有企業居多,更容易從銀行獲得信貸資金,總體杠桿率更高。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最首要的任務是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而打好防范金融風險攻堅戰,最艱巨的工作是降低企業部門債務率,提高利潤率,實現金融與實體經濟、金融與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的結構性特征表明,去杠桿不能“一刀切”,不能只看“去”了多少,“降”了多少,應“有壓有保,去中促優”,控制杠桿水平、優化杠桿結構、提升杠桿質量。
為此,建議:
一是優化國有資本投資結構。根據“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要求,有的放矢,分類施策。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國有資本存量;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用好國有資本增量。重點支持傳統周期性行業國企的兼并重組和脫困發展。堅決淘汰僵尸企業,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主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企改革。重視財務投資,支持成長性好或具有新技術新業態的民營企業。
二是改善國企債務結構。加快建立國企資本金補充機制,允許企業通過財政資金、民間資本、國外資本等多渠道、多元化補充資本,確保企業資本充足率保持在適度合理水平。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和資本金約束機制,科學確定業務發展規模與速度,抑制盲目投資沖動,推動形成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隨著債轉股工作推進,要切實規范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行為,防止其對高負債國企的過度干預或過度保護;加強事前篩查、事后監督,防范道德風險;公開公正確定債轉股價格,保障國有資產權益。
三是完善市場融資結構。目前,我國企業融資渠道不暢,如服務中小企業的新三板推出兩年多,做市指數陰跌63%,許多企業只能通過銀行等渠道融資,進一步推高杠桿率。應借助金融領域進一步對外開放,破除隱性壟斷,穩步推動供應鏈金融、投貸聯動、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發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加快推進IPO改革、新三板建設、規范完善“四板”市場,做強分層有序、功能互補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相關閱讀
-
央行今日不開展公開市場操作 流動性總...
目前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處于較高水平,臨近月末財政支出可吸收央行... -
人社部近日在其官網公布了2017年全國各...
人社部近日在其官網公布了2017年全國各地區月最低工資標準和小時最... -
關于做好2018-2020年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 -
借大佬虛假背書成ICO融資法寶 區塊鏈背...
大樹底下好乘涼!ICO(首次代幣發行)白皮書有大佬名義背書、宣傳時有... -
作為業內為數不多的全牌照資管公司 原...
在經歷2007年股災和2014年老鼠倉事件后,海富通元氣大傷,不僅權益... -
巨額減持進行時 深交所發函要求寒銳鈷...
過去一年在資本市場上風頭正勁的寒銳鈷業(304 490,-10 40,-3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