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銀行 >

              銀行理財規模上半年降至22.1萬億元 理財余額均下降

              2020-09-14 09:39:52    來源:證券日報

              “資管新規”已經落地兩年有余,整個資管行業正經歷著整改轉型和深刻變化。

              存續余額下降、同業理財萎縮、非標資產持續退出——這是今年上半年我國22.1萬億元銀行理財的顯著特點。

              這在多家上市行披露的半年報中也得以顯現,在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推動下,銀行保本理財發行持續萎縮,非保本理財停止了高歌猛進的發展步伐。2019年年末,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是23.4萬億元,同比增長6.15%;而今年非保本理財產品規模略微收縮,存續余額為21.4萬億元,比去年年底減少了2萬億元。其中,凈值化管理產品余額占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的比例持續提升。

              2021年全部理財產品

              完成凈值化轉型有難度

              為滿足監管需求,銀行業在不斷消化理財存量產品,加速轉型。

              據悉,自去年開始,部分銀行公告稱已經下架此前發行的保本產品。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臨近,越來越多的銀行根據監管要求取消保本理財。

              近期,《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大部分銀行已停售保本型理財產品,繼續銷售保本型理財產品的銀行,產品數量僅有一到兩只,而且產品期限較短,額度很少。

              在一家股份制網點,據該行理財經理介紹,資管新規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全面取消“保本理財”。因此,自資管新規實施以來保本型理財產品已經停售。某國有大行的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近期沒有新發保本型的理財產品,只有一部分以前發行的保本產品尚在存續期,“目前保本型的理財產品不是經常有,下次何時發行不是很清楚。”

              而對于資管新規延期,保本理財會不會延遲退出,多數銀行客戶經理稱:“不好說,可能會隨時退出。”

              多家上市銀行披露的半年報也顯示保本理財加速退場。

              杭州銀行半年報顯示,截至上半年末,該行期末保本理財余額為零,短期產品占比逐步下降,產品凈值化比例達到87.23%;興業銀行半年報稱,截至報告期末,公司保本理財已清零;平安銀行半年報指出,保本理財產品壓降速度加快,2020年6月末,本行保本理財產品余額408.16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9.3%。

              根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近期數據統計,今年前四個月保本理財發行量占比降幅逐漸加大。其中4月份、5月份、6月份、7月份占比分別為15.52%、12.73%、10.32%、8.96%。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多數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存續余額大幅下降,部分銀行已經壓降完成。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占比平均超過50%,其中多家股份行和城商行占比超過60%,各銀行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下半年銀行將繼續推進產品凈值化轉型,預計年底時凈值型理財產品整體規模占比有望超過60%,但與監管要求仍然差距較大,多數銀行在2021年底前完成全部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存在較大難度。

              非保本理財規模

              理財余額均下降

              剛兌打破、收益下降使得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和收入增長出現分化。在年報中已經披露了數據的上市銀行,大部分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在上半年均不同程度下降。即使沒有收縮的銀行,其漲幅也較上年回落。

              根據光大證券公布的銀行理財8月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上市銀行非保本理財余額21.4萬億元,較去年年末的23.4萬億元下降8.5%。

              以農行為例,存續理財產品余額已經由去年年末的2萬億元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8萬億元,整體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保本理財產品和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下降;此外,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理財產品余額約1.79萬億元,較年初減少了0.27億元,降幅達13.11%;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為1.61億元,較上年年末下降14.8%。

              與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總量出現回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數量在持續走高。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益標準調研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余額22.1萬億元,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約為13.2萬億元,同比增長67%,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53%,較資管新規發布時提高225%;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的存續理財產品均為凈值型產品,余額合計約為2萬億元。

              此外,理財規模收縮的同時,理財業務收入隨之出現不同程度下滑。例如,半年報顯示,建行、郵儲銀行等部分大行理財業務收入出現一定幅度下滑。郵儲銀行上半年實現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19.02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75億元,下降8.43%;建行理財產品業務收入理財產品業務收入73.76億元,降幅0.99%。

              銀行理財業務

              從重規模向重質量轉變

              銀行理財仍舊延續了去年壓縮同業理財之勢,以減少“資金空轉”。此外,提高標準化資產的配置比例,退出非標資產,已成為行業共識。建設銀行在半年報中指出,資產結構更趨優化,標準化資產比例提升。可在公開市場交易的標準資產占到總資產的55.49%,達11152.16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54.34億元,增幅10.44%。

              招行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理財資金投資債券的余額為18510.83億元,債券類資產投資占比為69.84%,較上年末提高1.89個百分點。嚴格依據監管指引在額度限制內開展非標債權投資。

              針對下半年理財發展趨勢,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轉型方面,資管新規延期后,非標處置任務依然艱巨,由于非標資產標準化程度較低,風險較高,目前來說是監管重點關注和要求機構壓降的領域,預計機構將通過非標轉標等方式來優化轉型路徑;增量方面,商業銀行將陸續回歸業務本源,發行符合監管要求的理財產品,在消除期限錯配的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工作,預計有兩類趨勢,一是機構將適當增配權益類產品,二是隨著市場凈化與價值投資理念的成熟,機構將探索資產的多元化配置。此外,“理財子公司”的陸續入場亦將產生鯰魚效應,使得理財業務朝著更加創新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易觀金融行業分析師王細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管新規以后,銀行理財加速凈值化轉型,加上當前貨幣寬松政策引導利率下行,使得銀行理財收益率持續走低,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下降。目前,銀行凈值型理財產品更多以固收類產品為主,這與銀行在權益類產品方面的投研能力以及銀行理財投資者風險偏好較低有關。不過,隨著客戶理財意識的增強,銀行會逐步加強對權益類產品的投研能力及風險控制,從而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增強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本報記者 彭妍

              關鍵詞: 銀行理財

              相關閱讀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97se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久久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 最新国产精品亚洲| 色五月五月丁香亚洲综合网| 国产亚洲色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去区首|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GV天堂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性69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亚洲国产成人私人影院|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66|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一级毛片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网站 | 91亚洲性爱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密柚| 亚洲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91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亚洲天堂男人天堂|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播放器下载|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麻豆专区| 亚洲毛片网址在线观看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