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經濟從重量到重質 常住人口首現負增長
人口膨脹、資源緊缺、土地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污染……2014年之前的北京,因定位模糊,各種功能聚集,人口一度以每年35萬人的速度增長,人口資源環境矛盾逐漸凸顯,深陷“大城市病”,不斷受到人們的詬病。人民日報曾刊文回顧北京的定位之爭,“沒有哪座城市,像北京一樣,匯聚如此多重的功能,承載如此多元的期望”。
困局如何破解?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后強調,要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產業特別是工業項目選擇,突出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規模,增強區域人口均衡分布,促進區域均衡發展。至此,北京走上轉型之路。
制衣企業主動搬遷嘗“甜頭”
2015年5月12日,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正式由北京大興遷入河北衡水市工業新區,成為第一家主動由北京整體搬遷到河北的項目。
新廠房不再擁擠,更干凈。24歲的徐國慶,也隨之回到了老家衡水,“沒想到又能到家門口上班”。
“北京產業結構轉型給公司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人才發展和產品研發銷售都帶來了很多機遇。”公司相關負責人蔡昌弓告訴記者,公司以前在北京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研發和生產都在一起,隨著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騰籠換鳥,公司發展不斷規范化。2015年,威克多在保留北京總部的基礎上,投資15億元將生產基地搬到了衡水,帶動了當地上千人就業。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至2016年初,北京工業向河北轉移項目逾80個,總投資額約1368億元。
“瘦身”不斷持續。2014年7月,北京發布全國首個《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北京實施了更加嚴格的產業準入標準,全市禁限新增產業占到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比例由原來的32%提高至55%。
曾經北京工業的象征首鋼遷至唐山曹妃甸、北京現代第四工廠在河北滄州投產、動批和大紅門等批發市場陸續遷出。而對高能耗、高水耗、有污染的項目,北京則就地淘汰。
過去五年,北京累計不予辦理登記業務1.86萬件,關停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1992家,調整疏解各類區域性專業市場594家。
轉型后產業結構更“健康了”
“瘦身”的同時,還要“健體”。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表示,通過三年主動瘦身健體,北京走上了疏解整治謀發展的道路,同時發展方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原來擅長做加法變成做減法。從原來關注經濟體量的增長,到高度關注質量提升。
成功“變身”的例子不斷上演。西城區原屬“動批”的天皓成批發市場轉型為寶藍金融創新中心,從業人員僅為原來的1/5,卻用3%的面積產生了原來整個“動批”的經濟效益。
東城區由老舊廠房騰退引入的中關村雍和航星科技園,聚集了一批知名文化科技融合創新型企業。
朝陽區盤活工業遺存,亞洲最大水泥筒倉群變身塞隆國際文化創意園。截至去年9月,朝陽區已有30家老舊工業廠房轉型升級改造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海淀區集聚創新要素,結合城區更新,打造中關村智造大街,吸引高精尖企業超百家,每平方米產出的毛利潤比原來增長了四倍。
一系列數據顯示,工業結構在優化升級。
此外,統計部門介紹,新經濟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發展。去年全年新經濟實現增加值9085.6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9.8%,占全市經濟的比重為32.4%。
常住人口首次現負增長
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人口膨脹問題也逐漸得到緩解。
回顧北京人口的增長歷史,1953年到1999年的46年間,北京增加了近一千萬的人口;從2000年到2013年的14年間,人口增長了857萬,年均增長超過61萬。
不過現今,人口數量大幅增長的勢頭得到遏制,“十二五”以來,北京市常住人口呈現了增速、增量雙下降的態勢,且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大。從2012年的增量50.7萬降到2016年的2.4萬,增速也從2.5%降到0.1%。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70.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2萬人,下降0.1%。這是2000年以來,北京常住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
對 話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
產業轉型升級 群眾獲得感增強
新經濟占全市經濟比重近1/3
新京報:去年北京三次產業的表現如何?
龐江倩:初步核算,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000.4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20.5億元,下降6.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310.6億元,增長4.6%;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2569.3億元,增長7.3%。
新京報:三次產業結構是否得到了優化?
龐江倩:是的。2017年,全市繼續推進農業調結構轉方式,傳統農業持續收縮,與此同時,農業的生態功能進一步加強,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穩定。林業產值比上年增長12.7%;觀光園實現總收入29.9億元,增長6.9%;農業會展及農事節慶活動接待游客450.5萬人次,實現收入2.5億元。
工業生產增勢穩定,效益效率不斷提升,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中的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二者有交叉)分別增長13.6%和12.1%,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均接近5成。
第三產業走勢平穩,現代服務業比重持續提高,現代服務業在全市經濟中的占比達到60.4%,比2016年提高0.5個百分點,金融、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優勢行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合計達到53.3%。
新京報:新經濟占全市經濟比重有多少?
龐江倩:新經濟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快速發展。全年新經濟實現增加值9085.6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9.8%,占全市經濟的比重為32.4%,比2016年提高0.2個百分點。
供給質量改善 提升生活品質
新京報:如何看待北京目前的產業結構?
龐江倩:產業結構更加高端,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在全市經濟中的占比不斷提高,對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產業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其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是22.8%,比2016年提高0.1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16.2%,提高0.2個百分點;信息產業增加值占15%,提高0.2個百分點。此外,企業的效益效率也在穩步提升。
新京報:產業轉型升級是否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
龐江倩:近年來,北京在推動產業升級、城市治理、民生改善等方面持續加大工作力度,居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也在不斷增強。比如供給質量在進一步改善。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以及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使得有效供給更加多元、更加豐富,供給質量也在不斷改善,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質。
在消費當中,無論是服務性的消費,還是商品性的消費,升級類的商品和服務增長都是比較快的。比如,服務性消費中的通信、教育、醫療保健類消費,還有商品性消費中的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新能源汽車類等消費增速都在15%以上。(新京報記者 沙璐)
相關閱讀
-
熱點評!交通運輸部:三季度交通運輸經...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王連香)交通運輸部今日發布前三季度交... -
環球速看:2021年中國創新指數達264.6 ...
圖片來源:國家統計局官方微博“中國統計”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 -
新消息丨4500多家飄綠,80多家跌停,A股...
4500多家飄綠,80多家跌停,A股到底是鬧哪樣? -
【獨家焦點】港股、A股10月表現全球墊底...
港股、A股10月表現全球墊底!A股到底差在哪兒?外資砸完內資砸 -
焦點快播:阿維塔11交付即可享受“充電1...
?10月28日,阿維塔科技宣布,首座由阿維塔與bp合作共建的定制化高... -
君旗高山葡萄酒:陽光如何影響葡萄酒的質量
陽光能提供熱能,溫度升高能加速葡萄的成熟。不僅如此,陽光也能為... -
開心麻花公布演出排期 爆笑家庭舞臺劇...
近日,開心麻花公布演出排期,爆笑家庭舞臺劇《婿事待發》將于11月1... -
紀實訪談節目《這十年·追光者》收官 ...
紀實訪談節目《這十年·追光者》10月23日晚在湖南衛視迎來收官。最... -
深足利用定位球扳平比分 拿到了最近5輪...
昨晚,在海口五源河體育場,深圳隊以2∶1驚險戰勝了陣容不整的河北... -
分時線怎么看?核電上市公司龍頭股有哪...
分時線可以這樣看:1、當股價在均價曲線的下方往上運行,觸碰均線,... -
兩部門:多措并舉保障多晶硅合理產量 ...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申佳平)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官網消息,為... -
當前信息:A股大盤創近半年新低!行業板...
A股大盤創近半年新低!行業板塊全線下跌,超4500只個股飄綠 -
17公里、31個紅綠燈、全程零接管,毫末...
近日,毫末智行首席交付官甄龍豹與魏牌副總經理喬心昱也親自上陣,... -
環球播報:A股迎來緊急消息,下周將迎來...
A股迎來緊急消息,下周將迎來重大變盤時機,給所有散戶提個醒! -
疑似特斯拉緊湊車型曝光 價格或下探至1...
近日,日本媒體曝光了一組疑似特斯拉緊湊型車型的路試諜照。新車貼... -
柬埔寨到店!雷丁芒果Pro開啟海外銷售
10月28日,芒果Pro作為登陸柬埔寨的第二款雷丁產品正式到店,海外銷... -
為什么會出現大盤漲個股不漲?風電上市...
大盤漲個股不漲即市場所說賺指數沒賺錢,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比較正... -
全球視訊!工信部:前三季度我國造船市...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申佳平)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消息,202... -
新能源車繼續領跑 汽車消費活力盡顯
隨著國民經濟恢復向好,新車密集投放上市,購置稅減半等政策支持,... -
9月我國貨運指數基本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記者許維娜)記者日前從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