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 銀行主動提醒消費者金融產品“不保本”

              2020-09-23 10:09:00    來源:證券日報

              “我平時只買本金風險極低、收益浮動相對較小的銀行理財產品。”自稱是穩健型投資者的北京市民常女士9月22日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論購買何種金融產品,她都更注重資金安全。

              9月18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實施辦法》,要求銀行、支付機構在進行營銷宣傳活動時,不得明示或者暗示保本、無風險或者保收益等,對非保本投資型金融產品的未來效果、收益或者相關情況作出保證性承諾。同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主要負責人就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及存款保險等問題答記者問時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金融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金融知識水平和金融風險防范意識,讓廣大人民群眾了解到沒有高回報、低風險的金融產品,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金融消費者應清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在實踐中,承諾保證本金的金融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此外,7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防范假借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提示》提到,公眾要客觀評價自身風險認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符合自身風險偏好的金融產品。切勿盲目追求高收益卻忽視了高風險,跟風投資自己風險承受能力之外的金融產品;更不要一味追求擔保或所謂“保本保息”銷售承諾而不注重風險辨別,以免給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機。

              對于央行、銀保監會頻發風險提示,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說明監管層要加強對金融理財產品的宣傳規范,以便正本清源,引導理財產品市場有序健康發展,特別是謹防不法分子鉆空子通過虛假宣傳欺騙投資者,引發金融欺詐風波。由此可見,金融監管將會進一步趨嚴,加強規范市場秩序。

              那么,銀行、支付機構目前是否還有保本型金融產品上架?或者在向金融消費者介紹相關產品類型時有無用“保本”等字樣進行誘導?《證券日報》記者于9月22日就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當日午時,記者撥通了某國有銀行的全國服務熱線。當記者表明,“想要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時,客服解釋,“理財產品都有一定風險,不能承諾保本保息,根據您的需求,可以為您推薦相對而言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

              半小時后,記者又以同樣的理由分別撥通了3家商業銀行的全國服務熱線。其中一家銀行的客服再次明確無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而另外兩家銀行的客服則根據記者“保本”訴求,推薦了產品類型為“保本浮動收益、封閉式”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人民幣)。記者通過產品說明書了解到,此類產品是指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金融市場標的物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此外,兩家銀行同類型的產品收益區間有所不同,一家銀行將產品封閉期限定為31天、97天、185天和188天,均為1萬元起購,預期年化收益率從1.48%-5.00%不等;另外一家銀行將產品封閉期限定為1個月、3個月、150天和185天,起購金額從1萬元到500萬元不等,預期年化收益率從0.80%-3.55%不等。

              下午3時,記者登錄某支付機構的App,在進入理財專區并輸入“保本”兩個字后發現,平臺上已無可購買的相關金融產品,之前名稱中含有“保本”字樣的相關金融產品也都顯示“暫不銷售”或“暫停銷售”。

              “目前,部分銀行、支付機構在宣傳介紹相關金融產品時,能夠通過強調‘非保本’‘低風險’等字眼對金融消費者予以警示,契合監管要求,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業內部落實監管的效果顯著。”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律師朱奕奕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談及金融消費者應如何進一步增強投資風險意識,劉向東建議,應深刻理解市場機制,增強自我辨識風險的能力,接受更多投資者風險教育培訓,同時對不切實際的金融產品宣傳保持高度警惕,對金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發展,金融消費者運用金融工具進行財富管理的需求越來越高,但是另一方面,金融產品更加多樣化、復雜化。”朱奕奕認為,金融消費者應及時了解監管層面發布的風險提示,提高自身關于傳統金融產品和新型金融服務知識的水平,不信謠、不傳謠。在投資時,應選擇正規的持牌機構、正規的銷售渠道和正規的從業人員,并通過正規渠道反映問題、維護自身權益。同時,應強化自身的法治意識和契約精神,在購買金融產品時,認真閱讀合同,了解各方的權利義務,審慎評估風險、確認并簽署合同,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觀念。此外,受疫情影響,國際金融市場形勢亦復雜多變,相關金融消費者也應提前了解相關國家政策,理性投資、防范風險。本報記者 昌校宇

              關鍵詞: 金融詐騙

              相關閱讀

              亚洲免费观看网站|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亚洲?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亚洲导航深夜福利|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日本亚洲中午字幕乱码| 亚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亚洲色少妇熟女11p| 亚洲综合欧美色五月俺也去|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国内成人精品亚洲日本语音|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亚洲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成人|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77777群色| 亚洲乱码在线卡一卡二卡新区| 亚洲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性爱在线观看亚洲黄色一级片 |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男男 | 亚洲JIZZJIZZ妇女|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亚洲日本乱码在线观看|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99| 456亚洲人成在线播放网站|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国产gv天堂亚洲国产gv刚刚碰|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