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贛南臍橙爬坡過坎,給紅土地一個產業依靠
在贛州臍橙試驗園內,采用新栽培模式的臍橙首次掛果成功,鄧秀新(左)很是高興。中國工程院供圖
秭歸縣地處湖北省西部,位于三峽大壩庫首。當地農民大多以種植臍橙為生,“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紅橙,冬有紐荷爾”,樹上一年四季都結果,秭歸臍橙賣到了全國各地。
原本不愁銷路的秭歸臍橙,今年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滯銷。前不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鄧秀新院士來到國內某電商平臺的直播間,做起了秭歸臍橙的“帶貨主播”,從種植、口感、食用價值到科普知識,他如數家珍地向網友介紹:“通過科學防疫、嚴格品控,湖北水果是安全的。”一場直播下來,6萬斤臍橙售罄。
“柑橘主要產自山區,這些山區有很多是貧困地區。幾十年來,我們跟柑橘打交道,也是跟貧困地區打交道,希望讓老百姓通過種植柑橘嘗到甜頭。”鄧秀新說。
讓農民增收的技術才是真正的好技術
湖北省秭歸縣種植柑橘已有2000多年歷史。但由于品種單一、上市時間集中,秭歸臍橙的收購價曾一度跌至3毛錢一斤。
柑橘是湖北第一大水果,也是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移民安置的首選產業,直接關系著當地農民的收入。當時還在華中農業大學工作的鄧秀新敏銳地提出“順境出產量,逆境促品質”,主張選育優質品種:“三峽庫區人口多、土地少,只有種出品質好的柑橘,才能帶動當地百姓增收致富。”
“科技推廣必須要講經濟效益,讓農民增收的技術才是真正的好技術。”鄧秀新一席話說得實在,“我們要從當地生產要素中找到特殊性或唯一性,把資源優勢轉化成產品優勢。”
對秭歸縣來說,最獨特的莫過于氣候條件。三峽大壩蓄水后,冬季形成的峽江氣候較同緯度地區溫度稍高,又沒有霜凍,無異于一個巨大的“水果保鮮庫”。于是,鄧秀新為當地引進“倫晚”等晚熟品種,與其他地區錯開臍橙上市的高峰期,填補了市場空白,秭歸臍橙的價格一路水漲船高。
為實現“一樹臍橙紅到春”,鄧秀新示范推廣“留樹保鮮”栽培技術,有效延長了鮮果采收期,使秭歸臍橙“晚熟晚采晚上市”,成為全國柑橘鮮果供應期最長的產區。僅此一項,就使農民增收30%以上。
以前,所有橙子都在11月、12月這2個月的成熟季內采摘下來。現在采摘時間從11月一直拉長到第二年5月。每畝地收入從5000元左右提升到1萬元以上,最多能達到2萬元。當地的橘農喜上眉梢。
從品種改良到“覆膜增糖”技術,從“交替結果”到果園密改疏……鄧秀新帶領團隊在湖北、江西等省建立了28個國家現代農業(柑橘)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和多個良種繁育中心。十幾年來,他幾乎走遍了全國所有的柑橘優勢產區,每到一地就一頭扎進果園,為橘農現場解決技術問題,引導他們轉變產業發展觀念。
引領贛南臍橙爬坡過坎,給紅土地一個產業依靠
被稱為“柑橘院士”的鄧秀新,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柑橘產業的發展上。他至今難忘1990年第一次踏上贛南老區這片紅土地時的情景:光禿禿的荒山上溝壑縱橫,在夏季陽光的烘烤下,山上地表溫度很高,即使穿著鞋子,腳底也被燙得起泡。當地老百姓砍光了樹,就用稻草取火燒飯。講課時,在四面透風的禮堂里,很多農民擠不進來,只能趴在窗戶上聽課。
這給當時剛剛學成回國的鄧秀新帶來極大震撼:“贛南是柑橘原產地,適合發展柑橘產業。但由于科技落后,柑橘的品質不如進口品種,農民因此陷入貧困。”他下定決心,要讓贛南臍橙走出困境,給紅土地一個產業依靠。
從1990年起,鄧秀新先后46次來到贛南老區,與贛南臍橙結下了不解之緣。
贛南臍橙的產業發展經歷了爬坡過坎的過程。1999年,一場凍害讓剛剛有了點起色的贛南臍橙一下子掉進了“冰窟窿”,不少橘農在繼續種臍橙還是其他果樹間陷入迷茫。
鄧秀新一個一個果園跑下來,結合對國際上柑橘產區氣候資料的分析,摸清了這次凍害的來龍去脈,給出了自己的判斷:“臍橙適合當地的資源稟賦,如果沒有信心,這個產業很快就會垮掉,再找一個很難。”他的話語給很多人吃了“定心丸”。2000年前后,贛南重整旗鼓,臍橙產業逆風翻盤,品牌口碑也逐漸樹立起來。
柑橘黃龍病是一種細菌病害,會導致大批柑橘果樹的死亡。2013年前后,贛南的柑橘黃龍病暴發,造成死樹毀園,不少橘農又動搖了。
于是,鄧秀新帶領團隊抓緊攻關,研發推廣以“營造生態隔離系統、使用優質健康容器苗木、常態化清除病樹”等為核心的綜合防控技術,使贛南柑橘黃龍病發病率由最高時期的19.7%,下降到目前的4%以內。災害暴發的勢頭得到根本遏制,既鞏固了臍橙產業扶貧成果、防止返貧,又提振了果農復種開發的信心。
經過近30年的發展,臍橙成為贛州名副其實的農業“當家樹”、農村“致富樹”和農民“搖錢樹”。截至2019年,當地柑橘種植面積達214萬畝、產量154萬噸,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底,贛州市貧困人口從實施精準扶貧之初的115.03萬人減至2.82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7%。
如今,鄧秀新每次去贛州,果農們就圍著他請教技術。他也親身感受著鄉親們生活的變化:“最開始去講課,農民騎自行車都很少,到了2000年前后,騎自行車的人多了;2006年左右,騎摩托車的人不少;最近幾年,很多人都是開著汽車來聽課。”
科研選題要從生產中來,科研成果要回到生產中去
鄧秀新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位果樹學博士。在他的主持下,我國首次建立起柑橘原生質體分離、細胞融合、培養及再生技術體系。他還帶領團隊在全球率先完成了甜橙基因組序列圖譜的繪制與分析,破解了甜橙基因“密碼”,研究人員可以鎖定甜橙成熟期、色澤、含糖量、產量、抗病性等農藝性狀,培養出更好、更健康的品種。
除了實驗室,鄧秀新一年至少有50多天泡在果園,這一習慣多年來從未改變。全國柑橘產區28個綜合試驗站,他每年都要去十幾個,我國絕大多數種植柑橘的地方都留下過他的足跡。在他看來,實驗室跟田間地頭并不矛盾。
“科技扶貧不只是單向輸出,更多是一種互動。”鄧秀新介紹,近年來他所在團隊研究的絕大部分課題都來自生產一線,其中不少就是與三峽庫區、贛南等產地合作開展的,因為這些地方已有幾十年的數據、素材積累。“科研選題要從生產中來,科研成果要回到生產中去。只有地基刨得深,大樓才能蓋得更高。”
鄧秀新經常把科技扶貧比作“四兩撥千斤”。他說:“‘四兩’可以撥‘千斤’,但一定不能代替‘千斤’。科學家必須要計算投入產出比,不但要考慮技術上可行,更要考慮經濟上可行。”多年來,鄧秀新的研究范圍不局限于品種培育、栽培模式創新等純技術問題,還覆蓋了采后處理、品牌打造及市場營銷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支撐了我國柑橘產業體系建設。
鄧秀新格外看重貧困地區本土科技人才的培育。“扶貧要看實效,不僅要看眼前,更要管長遠。”他認為,產業成熟起來后,長效機制還是要靠本地化的人才隊伍。因此,科技扶貧更重要的是培養一批“二傳手”。“如果我離開當地了,農民還能干起來,那才是真正的好技術。”鄧秀新說。
關鍵詞: 贛南臍橙
相關閱讀
-
中超第19輪的補賽開打 梅州客家在大連...
昨天下午,中超第19輪的補賽全面開打。北上大連的梅州客家在大連市... -
廣東男籃23分擊敗上海大鯊魚 布魯克斯...
昨晚,CBA常規賽再戰一輪,廣東男籃以23分的優勢擊敗上海大鯊魚隊,... -
全紅嬋首次參加跳水世界杯 207C動作得...
昨晚,在德國柏林舉行的跳水世界杯產生了首枚金牌。在女子雙人十米... -
李瑋鋒出任廣州城主帥 廣州城才逐漸走...
在結束第21輪0∶0逼平滄州雄獅的比賽之后,廣州城只是稍作休整,在1... -
《和平精英》的開放世界 全局開放商業想象
未來30年,元宇宙將是中國的支柱產業,至少有12億人可以成為元宇宙... -
如何打破銀行場景金融轉型焦慮 百融云...
身處數字經濟時代,用戶對于千人千面、實時響應、場景化的訴求日益... -
泰隆銀行突破柜臺窗口式政務服務定式思...
日前,紹興市柯橋區外貿共享客廳在泰隆銀行紹興分行揭牌成立,在全... -
世界快資訊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 投...
相關閱讀:消費市場逐步恢復新型消費增勢良好政策措施加力顯效工業... -
四部門:部署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博洋)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日... -
臺州銀行投向小微企業與“三農”客戶的...
臺州銀行溫州分行成立12年來,與小微企業和三農交貼心的朋友,累計... -
精彩看點:智通A股融資融券統計|10月27日
智通A股融資融券統計|10月27日 -
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21.5億元紅獅印...
由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牽頭的等值21 5億元人民幣紅獅印尼東加銀團... -
浙商銀行投放人行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清...
近期,浙商銀行落實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的相... -
紹興市成立科學家研究中心 打造弘揚科...
日前,紹興市科學家精神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舉行。... -
浙江省科協科普部組織浙江農林大學5位博...
日前,浙江省科協科普部組織浙江農林大學5位博士科技志愿者,響應智... -
鹿城區科協持續舉辦項目路演活動 吸引...
近日,為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創新... -
孫宇晨2022釜山區塊鏈周演講:區塊鏈是...
據韓國媒體全球經濟新聞10月27日報道,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線上出... -
世界即時看!挺進深地挖掘油氣潛能(新知)
【現象】今年6月,西南油氣田雙魚001—H6井鉆井深度達9010米,創造... -
三季度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核心閱讀 人社部日前發布的三季度就業數據顯示:就業形勢總體穩... -
為村民鋪就“幸福路”(新視點)
金秋時節,來到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藺家莊村,桃園里的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