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賣小哥跑16公里“接力”送菜:“想到他們是老人,就想到了我爸媽”
東方網記者程琦4月7日報道:張龍威在上海送外賣已經有兩年多了。
在他印象里,以往他送完單就匆匆結束了與用戶之間的聯系,可最近一次完成送單后,有名用戶對他說:“小哥,你是天使!”還有一名用戶給他發來了“太感謝你了”,并加上了兩個感嘆號。
這個“90后”小伙子發現,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他與客戶的關系發生了一點點微妙的轉變。
這要從4月4日晚的一條緊急消息說起。
“應急”背后的“配合戰”
廖惟平26歲了,是美團買菜華江路站的站長。當晚8點多,他突然被拉進一個微信群,同事在群里同步了一戶人家的需求:
希望購買大米、面條等生活必需品,家里有兩位70歲老人和10歲小孩,已經到了靠淀粉充饑的程度。
原來,居住在閔行區繁興路的市民本想在APP搶購蔬菜,但因為APP下單頁面火爆,他們無法完成購買,而家里已經多日,欸能買到新鮮蔬菜,糧食有點緊缺,兩位老人的身體也出現了不適。
不少人記得,那天中午外賣平臺宣布在上海開通“應急幫手”功能,響應上海居家防疫以來各類用戶的緊急需求。那時起,許多家中有老人、孕婦、殘障人士的上海市民在這個通道填寫了緊急需求,這戶人家就是其中之一。
“應急幫手”的后臺收到這戶人家的訂單后,負責人先通過相關業務進行篩選,發現這戶人家周圍三四公里沒有便利店,難以幫助這戶人家采購糧食;而這家人的需求以買菜為主,于是負責人最終鎖定了距離最近的美團買菜站點。
即便距離最近,這個站點在嘉定區,距離位于閔行區的用戶住址也有好幾公里。于是,一場“跨區接力送菜”就這樣開始了。
從老鄉手里“接力送菜”
站長廖惟平是安徽人,在上海打拼有半年多了。當晚,他收到相關負責人的通知后,趕緊確認了門店的庫存和商品數量。他發現,庫存里還有一些大米和菜。“這些菜本來想留給站點員工的,當時看了下訂單信息,發現用戶字里行間的需求非常緊急,還有老人和小孩,我就將這些大米和菜打了包,留給用戶。”?廖惟平說。
廖惟平提著菜,先跑了兩三公里,到了嘉定區與閔行區的交界處發現,這個訂單涉及跨區域,需要相應的通行證,配送受到了阻礙。廖惟平十分著急,趕緊將這個需求反饋給了同事。這個需求很快被轉接給了本地的跑腿業務。相關負責人接到這個需求后,在一個名為“閔行嘉定幫幫群”的微信群里問:“急需一名在華江路附近的騎手,協助為閔行區的一戶人家送單,這戶人家里有兩個小孩和兩位老人,老人因為缺糧,身體已出現不適。”
當時已經晚上8點多了,張龍威剛送完餐回到家里休息,突然看到微信群里蹦出一條消息:希望有騎手幫忙送單。張龍威一看,自己距離取貨點還有大約15分鐘路程,而用戶距離取貨點還有一大段距離,他算了算,加起來也得跑10多公里左右。
他想,自己體力尚可,而且想到老人吃不上飯,心里有點難受。他便自告奮勇,表示自己可以送單。隨即,相關負責人將張龍威的聯系方式交給了廖惟平,廖惟平便聯系到了他。
張龍威也來自安徽,在上海打拼了十多年,對這座城市很有感情。他確認好地址,立刻拿上免洗消毒液,揣進兜里,戴上口罩,抄起電動車,駛往取貨點。
從家里剛到取貨點附近,張龍威遠遠看見了廖惟平的身影——手提著打包的菜,站在嘉定區跟閔行區的交接處。張龍威一下就認出了這位素未謀面的站長。他取完商品,立即上車,趕往閔行區繁興路。
一路上,張龍威路過了好幾個紅綠燈。以往送單時,他經過路口的紅綠燈時,都會拍幾張照。可當晚的場景讓他印象深刻。“整條街都沒有人,來上海十幾年了,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情況。”
到達客戶所在的小區時,張龍威拿著記號筆,在包裝上小心翼翼地寫上了客戶姓名,并交給志愿者,才松了口氣。
“第一次聽人喊我‘天使’,這都是我該做的”
送外賣兩年多,這是張龍威第一次“接力”送單。
“以往送一單都是我全權負責,這是我第一次‘接力’。有人問我怕不怕?不怕,我能掙點生活費,還能幫助人,我覺得很自豪。”
為了完成這一單,從家趕到取貨點,和站長廖惟平“無縫銜接”,取到菜,然后又趕往位于閔行區的老人家里。這個整個“接力”過程中,張龍威和廖惟平從出發取貨,到送達用戶,他騎電動車行駛了將近16公里。那天的上海深夜,騎著電動車迎著微風偶,體感微涼,但他心里暖暖的。
其實,收到這個訂單需求時,張龍威心情有點復雜。他家里也有老人,更能體會家里老人缺糧時,為人子女的焦慮與擔心。
張龍威生于1993年,開朗樂觀。他在上海打拼十多年了。這波上海疫情暴發之前,張龍威在一家西餐廳當廚師,下了班就兼職送外賣,補貼家用,有時候也接跑腿訂單,也就是按照用戶的需求“幫買”“幫送”等,滿足所有用戶全城即時配送的需求。上海疫情防控升級以來,包括張龍威工作的西餐廳等不少店面暫時歇業,他便開始全職送外賣,再接一些跑腿訂單,一天能掙六七百元。
數年前,張龍威的父母也來到這座大城市打拼。兩位老人現在住在上海的松江區。疫情隔離期間,小區封了,老人居家防疫。張龍威時不時問他倆:“需不需要給你們買點菜?我可以送過去!”
因此,張龍威當時接到用戶需求時,第一時間就想到了父母,更期望能把這單好好送到兩位老人那里。可以說,這是他送外賣以來最特殊的一單。
此刻,張龍威繼續騎上電動車,行駛在上海的街道上。他說:“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關鍵詞:
相關閱讀
-
中超第19輪的補賽開打 梅州客家在大連...
昨天下午,中超第19輪的補賽全面開打。北上大連的梅州客家在大連市... -
廣東男籃23分擊敗上海大鯊魚 布魯克斯...
昨晚,CBA常規賽再戰一輪,廣東男籃以23分的優勢擊敗上海大鯊魚隊,... -
全紅嬋首次參加跳水世界杯 207C動作得...
昨晚,在德國柏林舉行的跳水世界杯產生了首枚金牌。在女子雙人十米... -
李瑋鋒出任廣州城主帥 廣州城才逐漸走...
在結束第21輪0∶0逼平滄州雄獅的比賽之后,廣州城只是稍作休整,在1... -
《和平精英》的開放世界 全局開放商業想象
未來30年,元宇宙將是中國的支柱產業,至少有12億人可以成為元宇宙... -
如何打破銀行場景金融轉型焦慮 百融云...
身處數字經濟時代,用戶對于千人千面、實時響應、場景化的訴求日益... -
泰隆銀行突破柜臺窗口式政務服務定式思...
日前,紹興市柯橋區外貿共享客廳在泰隆銀行紹興分行揭牌成立,在全... -
世界快資訊丨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 投...
相關閱讀:消費市場逐步恢復新型消費增勢良好政策措施加力顯效工業... -
四部門:部署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
人民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博洋)記者從市場監管總局了解到,日... -
臺州銀行投向小微企業與“三農”客戶的...
臺州銀行溫州分行成立12年來,與小微企業和三農交貼心的朋友,累計... -
精彩看點:智通A股融資融券統計|10月27日
智通A股融資融券統計|10月27日 -
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21.5億元紅獅印...
由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牽頭的等值21 5億元人民幣紅獅印尼東加銀團... -
浙商銀行投放人行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清...
近期,浙商銀行落實設備更新改造再貸款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的相... -
紹興市成立科學家研究中心 打造弘揚科...
日前,紹興市科學家精神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儀式在紹興文理學院舉行。... -
浙江省科協科普部組織浙江農林大學5位博...
日前,浙江省科協科普部組織浙江農林大學5位博士科技志愿者,響應智... -
鹿城區科協持續舉辦項目路演活動 吸引...
近日,為加速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國家創新... -
孫宇晨2022釜山區塊鏈周演講:區塊鏈是...
據韓國媒體全球經濟新聞10月27日報道,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線上出... -
世界即時看!挺進深地挖掘油氣潛能(新知)
【現象】今年6月,西南油氣田雙魚001—H6井鉆井深度達9010米,創造... -
三季度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核心閱讀 人社部日前發布的三季度就業數據顯示:就業形勢總體穩... -
為村民鋪就“幸福路”(新視點)
金秋時節,來到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藺家莊村,桃園里的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