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星“入列”,“北斗”再出發_天天微資訊
2023年5月17日10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下簡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的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搭乘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將運行在地球靜止軌道,是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組網以來發射的首顆也是唯一一顆高軌備份衛星。“名為備份星,實為主力軍。”據悉,該衛星“入列”后將有效擴大短報文服務區域,提高精密單點定位能力,肩負起提升系統服務連續性和健壯性的重任。
具備五大本領
(資料圖)
2009年,北斗三號工程立項,我國開始建設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與國外衛星導航系統不同,北斗三號系統采用混合星座模式,由MEO(地球中圓軌道衛星)、IGSO(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GEO(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號首批組網星發射入軌,中國北斗進入全球組網時代。
2020年6月23日,隨著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順利入軌,北斗三號系統正式完成由“3GEO+3IGSO+24MEO”組成的混合星座建設,提前半年完成組網任務。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面向全世界提供服務。
作為地球靜止軌道衛星,此次發射的第56顆北斗衛星具備無線電導航、無線電測定、精密單點定位、功率增強、站間時間同步和定位五大本領,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用戶提供導航及增強服務。
針對任務需求,結合載荷國產化研制能力的精進,研制團隊將衛星上的部分單機進行了升級換代,著力提升星上硬件能力,顯著增強導航信號功率與信息速率,為用戶帶來更快、更精準、更穩定的定位服務體驗。正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馮文婧所說:“這顆衛星上天后,系統精密單點定位服務就像從‘雙車道’拓寬為‘四車道’,服務能力也隨之變得更強。”
按需隨時發射
“確保任務成功是我們的永恒追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副總指揮王東鏗鏘有力地表態道。
其實,早在研制立項之初,這顆衛星就被確定為“備份星”。按照“地面備份為主、按需發射入軌”的總體策略,它必須時刻在地面待命,只要一聲令下,就得在兩個月內具備隨時出廠的條件。
發射時間不確定,保障方案就難以確定;在地面長期存貯,與天上環境不同,需要識別和應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這些都對設計師的前瞻謀劃、系統分析和靈活調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上述挑戰,研制隊伍強化憂患意識,杜絕麻痹大意思想,全力確保衛星可以隨時從“備崗”狀態“轉正決勝”。
發射時間不確定?那就深入分析論證地面存貯的薄弱環節和敏感要素,以半年為單位制定滿足不同發射時間的地面存貯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堅決落實質量第一要求,推動存貯方案科學可控、穩妥可靠……
地面環境與空間環境差別太大?那就結合地面存貯試驗結果,條分縷析不同階段對單機、元器件可能造成的影響,有針對性地開展性能測試……
據統計,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的整星加電測試時間超過2000小時,較前序衛星多出近1000小時,而且在出廠前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補做了測試項目。
北斗人再出發
波瀾壯闊的北斗導航系統建設,被業界譽為“五個千萬工程”,即調動千軍萬馬、歷盡千難萬險、經過千辛萬苦、走進千家萬戶、造福千秋萬代。北斗三號工程立項至今,走過了近五千個日日夜夜——
從2009年到2012年,團隊一面推進北斗二號建設,一面開展北斗三號立項與研制工作。
從2012年到2017年,團隊繼續完善北斗二號系統,腳踏實地推進北斗三號衛星的研制、試驗各項工作,攻克一系列難關,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成果。
從2017年到2020年,團隊大干苦干,用18次發射將30顆衛星送入太空,兩次發射的時間間隔最短只有十幾天。談到當時的狀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師、衛星系統首席設計師謝軍說:“我們是以跑百米的速度在跑馬拉松。”
從2020年到2023年,團隊繼續大力弘揚新時代北斗精神,主動、務實推進自主創新。2020年8月,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成立通信與導航衛星總體部,致力于實現衛星通信與導航的融合發展。
此次第5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成功,不僅為衛星導航這一重大成果增添了新成就,也推動中國航天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邁出新步伐。
回顧來時路,北斗系統建成不易,“上新”不易。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陳忠貴不禁感慨:“一個新事物從無到有的過程注定艱難,尤其是在技術基礎薄弱、沒有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可即使這樣,我們還是披荊斬棘闖出來一條路。”
踏上新征程,北斗團隊夢想激揚,勇毅前行。“北斗人不會止步不前,我們一定不辜負全國人民的期望,力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航天強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是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衛星總指揮遲軍的感言,也道出了北斗人共同的心聲。
(本報北京5月18日電 本報記者 張蕾 本報通訊員 李知珂 馮文婧 張翼)
(責編:楊曦、楊迪)關注公眾號:人民網財經關鍵詞:
相關閱讀
-
備份星“入列”,“北斗”再出發_天天微...
2023年5月17日10時49分,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以... -
世界快資訊丨焦炭開啟第八輪提降 部分...
5月18日,國內焦炭主流市場第八輪提降(提出要求降價)落地。據蘭格... -
環球聚焦:新活力新氣象,中國旅游市場...
中新網5月19日電(記者李金磊)今年5月19日是第13個“中國旅游日”,... -
空、天、地協同,為農場黑土地做“體檢”
對比之前的監測手段,此次實驗結合了太空、天空和地面的數據,實驗... -
增容改造添動力,清潔能源產業“加速跑”
近年來,青海省著力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內一批批頗具影響... -
4.6億年前的“海綿寶寶”重見天日_焦點日報
4 6億年前的“海綿寶寶”長什么樣?軟軀體生物化石為何特別珍稀?... -
環球今日報丨國家能源集團研討數字化生...
科技日報訊(記者陸成寬)當前,能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建設... -
微波和光學光子首次實現糾纏
科技日報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張夢然)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維也納... -
“硬核”智能科技成果閃亮登場|天天速遞
隨時隨地與5G特拍機器人、AI書法機器人親密互動;體驗VR劃船、機械... -
全球關注:多地用電量整體回升 經濟發...
(責編:王仁宏、呂騫) tjewm{width:100%;text-align:center;margin... -
業界: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推動大灣...
人民網北京5月18日電(黃盛)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 -
觀速訊丨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需重視...
助推新能源汽車下鄉,除需進一步健全基礎設施等之外,還要解決錢從... -
電子承兌匯票與紙質承兌匯票有什么區別...
電子承兌匯票與紙質承兌匯票有什么區別?1、電子票據和紙質票據的本... -
電子承兌最晚簽收時間是什么時候?電子...
電子承兌最晚簽收時間是什么時候?電子承兌最近7天簽字。電子匯票需... -
可轉債中一簽能賺多少?新債中簽后幾時...
新債中簽后幾時賣?新債就是可轉債,在中簽以后上市當天就可以交易。... -
精彩看點:今日聚焦!活佛濟公之胭脂情結...
1、在李修緣和胭脂成親的當天,降龍羅漢附身到了李修緣身上,然后李... -
新債中一簽是多少?新債中一簽能賺多少...
新債中一簽是多少?申購新債時,最小申購單位為1手,1手是10張,所以... -
今日快看!安徽:傳統體育項目展演釋放新...
原標題:安徽:傳統體育項目展演釋放新活力華佗五禽戲、蹴鞠、投壺... -
降息對銀行股是利好還是利空?降息利好...
降息對銀行股是利好還是利空?1、降息后,如果利息收入較少,股市股... -
存款正在搬家,這些銀行理財產品成搶手...
存款正在搬家,這些銀行理財產品成搶手貨,存款,固收類,理財公司,銀...